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户外救援 > 正文

河南户外救援总队8年救援2000多人次 弹尽粮绝

类别:户外救援 日期:2015-6-16 14:23:42 人气: 来源:

  一次被困经历,诞生了河南首支户外救援队。

  一群爱好公益的驴友,用他们的知识和力量,默默承担着公益救援的社会责任。现在,他们已发展了19支队伍、300多名一线队员,已救援2000多人次,汶川、玉树、雅安,每一次地震现场,都有他们的身影。

  但是,在令人的成绩背后,和众多民间公益组织一样,他们的前行之,也充满了坎坷。

  一次险情

  催生了一支救援队

  6月8日下午3时50分,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的电话突然响起。

  打电话的是郑州市民平先生,他们十几人开车到嵩山八龙潭游玩,下山时,一个朋友不慎摔伤脚部,无法行走,希望救援队能派人前来救援。

  总队长岁月无声立即新密救援队的几名队员前去施救,当晚8时30分,受伤的孔先生被成功救出。

  像这样的救援,成立8年来,河南户外救援总队已接到了200多起。

  而救援队的成立,是因为一次意外的险情。

  2005年4月,为了攀登海拔5588米的四川雪宝顶,岁月无声、笑青天、军刀三人,在嵩山进行技能和体能训练。在蹚一条新线时,他们被困在了海拔1050米的楼尖(地名),前面是绝壁,后面是悬崖,三人进退维谷,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手机信号,向朋友求助。

  在被困26个小时后,他们等来了救援的绳索。

 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三人:“我们的户外经验算丰富的了,仍然被困,那其他新驴友一旦遇到这种情况,谁能来救?”

  回来后,他们开始商量,成立救援队。

  2006年3月,一个灾难事件加速了救援队的诞生,驴友“生姜”在嵩山穿越中遇难。消息传开后,悲伤、担忧的情绪在驴友中蔓延,大家都在讨论,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救援队。

  当年4月2日,河南户外救援队成立。不过,当时的救援力量,也只有郑州才具有。

  声名显赫 19支队伍可在全省救援

  开始的并不好走。成立初期,从驴友那得到求救信息,队员火速赶到现场,却常被警方和景区管理人员拦在门外。

  破冰来自当年10月末的一次成功救援。2006年10月29日晚,救援队接到信息:一群郑州驴友被困嵩山,请求救援。队员们连夜进山搜救,次日凌晨2时20分,发现23名被困驴友。

  此次救援被广泛报道,救援队声名大振,队伍的专业技能得到认可。随着成功救援次数的增多,在河南,这支公益救援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。

  2012年,河南户外救援队更名为河南户外救援总队时,已拥有19支分队、300多名一线专业救援队员,遍布全省各地市。无论在全省乃至临近省份任何地方遇险,都可拨打电话或求助,救援队实施义务救援。

  遍地开花的救援队在户外圈及民间声名显赫,如今在民间,遇到险情,人们往往一边报警,一边拨打救援队的电话,甚至有时110也会将山地求救电话转接到救援总队。

  除了山地救援外,城市救援、道救援、自然灾害救援等也慢慢发展起来,随着“无线电通讯”、“越野e族”的加入,救援队如虎添翼。

  在开展本省的救援活动之余,救援队也走出河南,参加各种大型救援,汶川、玉树、雅安,每一次地震现场,都有他们的身影。

  汶川地震中 他们救了1000多人

  2008年5月12日,汶川发生地震,队员们立即通过各种关系,联系有关部门,希望参与救援,最终,他们获得了民政部,以及河南、四川两地的批准。5月13日23时,第一批8名队员自驾进入灾区。他们前后去了81人,在山上开辟了6条逃生通道,救助了1000多人。

  这支队伍被北川指挥中心当作宝贝。

  为了得到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最准确的数据,确定是否疏散群众,5月16日~18日,救援队员兵分两,一带着6名特种兵,在一片废墟和滑坡上开辟临时通道,护送两名专家爬上堰塞湖,观察是否有溃坝的;另一带着44名官兵,从其他线上山。

  最终,他们跨过断裂的山体,行进到了一处安全的山坡,建立了观测点。

  救援结束后,河南户外救援队作为一支独特的队伍,受到了绵阳市的表彰,当地还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。

  至今,还有一名女队员留在那里,援建了十几个图书馆。

  玉树地震时,河南户外救援总队21名汉子的表现,让同他们一起赶到玉树参与救援的著名影星李连杰离开灾区时,连声称赞。

  随着救援队在各种大型救援中崭露头角,2009年5月,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5支救援队伍之一,河南户外救援总队加入李连杰壹基金户外救援联盟,使它在更大范围的救援行动中,成为一支中坚力量。

  长期承担公益成本

  几乎弹尽粮绝

  创队8年,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累计已救援2000多人次,河南全省的户外救援中,九成是被他们救援下来的。

  但在这令人的成绩背后,和众多民间公益组织一样,他们的前行之,却充满了坎坷。长期的资金与精力投入,让创始人越来越感觉吃不消,弹尽粮绝几成现实。

  “前段时间我到外面去了,都不想回来,不是不想回来,是不敢回来。”总队长岁月无声说。

  长期投入资金培训队员,购买救援设备,维持办公,他已经卖了房子和车子,如今开着借朋友的车,还得天天算计油钱。已步入中年的他,最基本的医疗保险、社会保障也没有买。

  壹基金2010年下半年开始报销救援队员的费、油费等基本费用,但购买设备、开展培训的费用却没有着落。

  但培训又是最重要的,“队员们如果没有救援技能,不懂专业救援知识,莫说救别人了,自己的安全都不了。”

  走公益之

  还盼支持

  “做公益也是需要成本的,靠我自己已经没有了。”如何走好这条?岁月无声还没有想好,但注册挂靠可能是一个正确的方向。而民间身份的尴尬,让它在注册之上,一直行走。

  “没有注册,没有公共账户,即便再透明,也不敢收取社会企业的捐助。”岁月无声说,民间公益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,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。所有的救援行动费用全部自己出,捐助物资自己筹集,对于这些普通的户外爱好者,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

  岁月无声说,目前,省应急办有意向让其挂靠,但最终能否成功,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
  他说,“”明确提出可向民间购买服务,而他们如果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相信这支民间公益救援团队的明天会焕然一新。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武汉旅游-武汉旅游,武汉景点,武汉旅游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